代号“斩击者”的“突击”级中型巡洋舰脱离超空间,驶入斯卢伊斯星区的因顿二号星系。
这片空域一片死寂,连战斗警报的馀音都在空气中渐渐消散,而舰上指挥官阿克雷·多布拉姆准将对此毫无波澜。
“升起偏导护盾,扫描空域,为发射管装填弹药,释放战斗机。”他沉声下令。
尽管舰上仅配备一个半中队的战机,但他很清楚,躲藏在星球表面的敌人不仅有小型飞行器,甚至可能部署了更重型的装备。
这也是“斩击者号”不急于进入轨道,而是保持安全距离以防遭袭的原因,他们此行的任务并非长期对抗,而是尽可能制造破坏并完成侦察。
“舰载日志开始记录了吗?”他转头询问副舰长。
“已开始记录,长官。”一名中尉立刻回应。
“很好。”准将目光锁定前方的星图,“密切监视敌人动向,他们必定会有所反应。”
此次行动由索龙元帅部署,三艘“突击级”中型巡洋舰各有目标,与“执行者号”歼星舰协同作战。
“执行者号”将通过自身攻击任务牵制敌军兵力,但其具体任务细节,三艘巡洋舰的官兵们全不知情。
就连攻击前最后一次简报会上,布兰代舰长也对此只字未提。
不过没人抱怨。
因顿、布法什、奥托三个星系,正是他们需要“试探”的目标。
多布拉姆准将对自己负责的因顿二号星系了如指掌,对另外两个目标则只能依据公开情报猜测。
奥托星系是奥特拉人的母星,一颗被冰雪复盖的星球,虽环境恶劣,却盛产飞船建造所需的重金属与放射性燃料,斯卢伊斯·万星球船厂的舰船建造与维修都依赖这里的资源,由“审慎号”中型巡洋舰负责打击当地生产设施。
在阿克雷看来,派小队登陆突袭矿业仓库或许更划算,战争中资源永远不嫌多,且敌人从斯卢伊斯·万基地驰援奥托至少需要五小时,趁其防御薄弱完全可以彻底洗劫这颗星球,不过他也清楚,“审慎号”舰长或许接到了更重要的命令。
布法什星系则设有新共和国的巡逻基地,本质上就是个行星级“检查站”,仅用于维持秩序、执行轨道临检,一艘巡洋舰足以驱散那些“穿军装的业馀分子”,但他不确定派往该星系的巡洋舰是否另有任务。
相较之下,因顿二号星系的情况要棘手得多。
早在克隆人战争时期,分离主义势力就利用坠毁在星球表面的“叛乱者”级轻型驱逐舰残骸创建了基地,后来因战败投降而废弃,帝国曾从轨道对其实施轰炸。
但根据侦察机器人传回的报告,该局域近期有一中队y翼战机活动,“叛乱者”级残骸周边也出现异常迹象。
因此,“斩击者号”的内核任务是查明基地的战备程度、兵力配置与反应速度,确定其确切位置后立即撤退。
“报告,侦测到敌舰信号!”观测台传来急报。
“敌舰接敌矢量?”多布拉姆追问。
“4-9-7,共十二个信号,正从行星表面升空,编队呈楔形。”回答迅速传来。
“将遥测数据同步至我方战斗机,派一个中队前往拦截,保留四架作为掩护预备队,另派两架按矢量方向飞抵地表,确认敌军基地位置。防空炮位进入战斗状态,舰船切换至标准防御阵型。”准将一连串命令下达,“斩击者号”随即以中等航速向目标方向驶去。
来袭的是y翼轰炸机,在飞行员俚语中被称为“拐杖”。
这类战机并非最新型号,部分甚至经历过克隆人战争,机身沉重笨拙但装甲厚实,存在明显的加速缺陷。
新共和国为弥补这一短板,拆除了引擎上“多馀”的装甲板,一定程度提升了速度与机动性,但仍远逊于帝国的tie系列战机。
不过y翼的武器配置更具威胁,除同轴火炮外,部分型号还搭载尾炮,更关键的是配备了质子鱼雷发射设备。
质子鱼雷作为动能武器,能直接无视舰船的能量偏导护盾,因此新共和国常将其用作轰炸机,即便没有x翼等战机护航,y翼也能凭借强大武库充当重型战斗机。
要知道,神志清醒的指挥官绝不会在军舰上标配粒子护盾,不仅造价高昂,还会给反应堆带来巨大负荷,这使得质子鱼雷成为舰船的致命威胁。
一枚鱼雷就能造成重创,击穿船体、损毁上层建筑,若命中要害甚至能引发反应堆爆炸、摧毁引擎喷嘴。
若是十二枚乃至二十四枚齐射,中型巡洋舰根本撑不了多久,即便星际驱逐舰也难保万全。
当年“死星”被毁的案例也证明,只要精准瞄准要害,少量鱼雷就能达成致命打击。
此时,战场局势已全面铺开。
tie战斗机与y翼缠斗在一起,多布拉姆忽然想起被俘的叛军飞行员称y翼为“拐杖”的缘由,为提升性能,其部分机身未配备装甲。
但今天,这点“优化”救不了他们。
帝国的tie战斗机虽无重装甲,却拥有极致的机动性与速度,在空战中尽显优势。
帝国与新共和国交战多年,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早已摸透对方战机的性能与习性,这些实战经验也系统传授给了新一代飞行员。
如今驾驶tie的飞行员虽年轻、实战经验有限,但长期的仿真器训练在此刻发挥了作用,他们凭借战机性能优势,向y翼倾泻着火力。
不过很快他们发现,驾驶“拐杖”的并非菜鸟,对方的战术配合相当老练。
“报告,两架战斗机被击落,另有一架因太阳能电池板受损退出战斗,一分钟后将进入牵引光束范围,可回收至机库维修。”副舰长实时通报战损。
“锁定脱离主战场的敌机,用舰炮开火,同时通知我方飞行员,舰炮将介入空战支持。”多布拉姆下令。
“收到,长官。”通信官的声音传来。
在轻型战机混战时使用舰炮风险极高,涡轮激光炮威力过大,难以精准打击机动目标,还极易误伤己方战机。
因此多布拉姆特意限定打击范围,只是瞄准试图撤离的敌机。
无论新共和国飞行员如何操控,y翼转向速度都无法与涡轮激光炮、激光炮相比。
第二轮舰炮齐射后,炮手成功击中一架脱离战场的y翼,战机瞬间化为星际尘埃,黄色闪光中,飞行员当场殒命。
“侦察双机编队传回遥测数据!”副舰长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“说。”多布拉姆的目光始终未离开战场全息投影。
“已定位敌军基地,我方损失一架侦察机,另一架正在返航,敌方防空火力猛烈,但未侦测到偏导护盾信号。”
“有新的敌舰信号吗?”多布拉姆接着问道。
此次任务战损超出预期,很难称得上“出色”,但他也清楚现状,连歼星舰都派上了没接触过实战的菜鸟,巡洋舰上自然只能启用缺乏经验的年轻船员。
“暂无新信号,长官。”
“很好。”阿克雷咧嘴一笑,放弃了让战斗机主导战局的想法,“命令返航的侦察机重新添加战斗,掩护预备队的四架战机也一并投入战场。”
“长……长官?”副舰长突然结巴,他一个月前刚从高级指挥课程毕业,从未有过星际舰船服役经历,完全没料到准将会做出这样的决定,在他看来,巡洋舰理应依赖战斗机掩护。
“立刻执行命令,副舰长!”多布拉姆厉声呵斥,目光扫过舰桥一众年轻军官。
帝国内合格的作战人员已严重匮乏,只能将几乎还是孩子的年轻人推上战场,这也是战损惨重的根源。
他们还不够老练,面对的却是新共和国的精锐部队。
命令下达后,“斩击者号”开始绕过战机交战空域,两架y翼紧追不舍,舰上炮火随即射出零散的绿色光束,试图驱散这些“尾巴”。
五分钟后,舰船成功摆脱追击,但意外突然发生。
“斩击者号”号猛地一震。
“第七层甲板被击穿!龙骨断裂,空气泄漏,破损正在向第七区块蔓延!”副舰长的声音带上了几分歇斯底里。
“放下防爆门,封闭破损局域周边的隔舱板!”多布拉姆皱紧眉头,迅速下令,“炮兵部队加强对敌机中队的火力压制,调整航向,将舰船驶入敌军基地上空轨道!”
他很清楚,舰船被质子鱼雷击中了,只有这种武器能同时穿透护盾与船体,情况虽棘手,但尚未致命。
交战十分钟后,战损统计出炉,帝国十六架战斗机仅剩八架完好,第九架tie因太阳能板严重扭曲,正在机库紧急抢修;新共和国损失三架y翼,其馀虽带伤,却仍具备战斗力……交换比明显对帝国不利。
“报告准将,巡洋舰已抵达指定轨道位置!叛军战斗机正向我方逼近,试图掩护基地,而且……”
“把基地给我抹掉。”多布拉姆打断副舰长,语气冰冷。
“可是长官,命令要求仅进行侦察和……”副舰长试图提醒他遵守指令。
“我命令,摧毁敌军基地!”阿克雷怒视着下属,目光仿佛要将对方灼伤。
“是,长官!明白,长官!”舰桥官兵们虽因这一违令举动错愕,但还是立刻行动起来。
多布拉姆心中暗叹,自己刚过而立之年,却已觉得这些年轻人太过教条。
他早年在歼星舰服役时,老舰长的教悔至今铭记于心。
绝不能让任何叛军觉得他们赢得了战斗,否则会严重削弱帝国的威望,让敌人滋生自大之心。
敌军基地依托分离主义旧基地遗址修建,内核是那艘饱受锈蚀与岁月侵蚀的轻型驱逐舰残骸,周边山区地形为其提供了一定的轨道扫描掩护,阿克雷只能结合敌机接敌矢量与侦察机遥测数据锁定位置。
他清楚,“斩击者号”的火力不足以彻底摧毁基地,涡轮激光炮数量有限,且敌人必然已发出增援请求,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。
不过多布拉姆压根没打算用舰炮进行耗时的行星轰炸。
他下令优先发射质子鱼雷,发射设备连续喷射,直至弹药库清空,船员们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首轮打击。
随后,涡轮激光炮的光束添加战局,将地面的建筑、设施与有生力量尽数扫平,整个基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。
炮火复盖持续了整整一小时,叛军基地最终化为一个满是熔融矿渣的巨坑。
期间,帝国又损失三架战斗机,新共和国仅再损失一架。
随后,“斩击者号”再次被一枚质子鱼雷打中,这记重击让多布拉姆彻底清醒,必须立即撤离。
“炮兵实施拦阻射击,掩护我方飞行员返航,随后撤离战场,前往汇合点。”他看着y翼战机再次进入攻击航线,果断下令。
四分钟后,随着最后一架新共和国战斗机被击落,“斩击者”号突破光速屏障,迅速驶离因顿星系。
只留下因顿二号行星表面那片巨大的黑色矿渣斑痕,以及废墟之下无数的尸骸,见证了这场短暂而惨烈的突袭。